桥梁结构振动控制体系主要针对柔性桥梁的风致振动,其本质是质量调谐或增加阻尼,进而削减振动响应。桥梁风致振动既包括影响结构安全的发散振动,如主梁颤振、桥塔驰振、斜拉索风雨振和细长构件的尾流驰振,也包括影响结构正常使用的限幅振动,如主梁的涡激振动和抖振。不同的风振类型其振动机理和表现形式不一样,振动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。其中,需要借助于振动控制策略予以抑制的主要有两种,即拉索的风雨振动和主梁的涡激振动。
斜拉索刚度几乎全部来自预张力的几何刚度,加上其阻尼非常小,极易发生驰振、风雨振、参数振动等振动现象,振动产生的机理比较复杂,早年甚至发生了美国弗里德·哈特曼(Fred Hartman)斜拉桥拉索相互碰撞的极端事件。对此,工程界的主要对策措施是:在拉索与加劲梁锚固部位增设阻尼器,早期阻尼器主要是摩擦阻尼器、液压阻尼器,现已发展出高阻尼橡胶、电磁、磁流变等多种阻尼器,设置减振装置后,振动响应可以削减90%左右;设置螺旋线、优化斜拉索防护PE套的表面构造,防止风雨振动发生;用辅助索梁斜拉索连接交叉起来,约束其振动。
对于扁平流线型加劲梁或钢箱连续梁,在特定风速风向下,当旋涡脱落频率与结构自振频率接近时,就会引发涡激共振。随着空气升力频率、能量输入差异以及风向、阻尼的变化,会在前几阶竖向振动模态之间转换,但最大振幅相差不大。涡振已在国内外10多座桥梁中发生,虽然大多数不会产生结构安全问题,但会明显影响司乘人员的舒适度及驾驶安全。研究表明:当结构等效阻尼比达到0.6%以上时,涡振衰减很快;当结构等效阻尼比达到1.0%以上,涡振很难发生。因此,设置TMD质量调谐阻尼器、电磁阻尼器就成为控制涡振的主要对策。日本的东京湾大桥、俄罗斯伏尔加河大桥(均为连续钢箱梁)等桥梁在发生涡振后设置了TMD,控制效果良好;我国崇启长江大桥、港珠澳大桥等桥梁在建设时就设置了TMD,各阶模态阻尼比普遍在1.2%~1.8%之间,迄今为止尚未出现涡振。
此外,对于高度较大的索塔,在施工过程易发生涡振。对此,可在塔顶设置TMD来削减涡激振动的振幅,或采用临时拉索将塔顶与相邻桥墩联结起来,如昂船洲大桥施工过程中在塔顶设置平动TMD,将涡激振动幅度从10~12cm削减至1~2cm。
总之,桥梁结构振动控制体系主要用于柔性桥梁或构件的风振控制,以被动控制为主,基本上可以满足工程需求。半主动控制、混合控制等控制策略目前仍存在造价较高、系统复杂、可靠性不易保障等问题,尚难以推广应用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